昨天回小区,发现个变化:
小区里摆上几张桌子,上面摆满书,牌子上写着:
“特价正版书籍15元/斤。”
平时小区里是禁止各类广告的,突然冒出来的摊位,围观的不少。
于是我也上前瞅了瞅,看能不能淘到好书。
边挑书,边和老板聊天,也打听到点儿数据。
01
摊位上的书主要分为三类:
儿童读物:绘本、故事、教材。
成人读物:成功、经商、管理。
经典读物:明著、经文、风水。
书虽不多,但也基本揽括了所有人群。
于是向老板打听:
”老板,小区里不让摆摊,你怎么搞定的?“
”给钱呀,200元/天。“
”在这摆一天能卖多少斤?“
”看情况,学校和车站生意好,一般能搞5-6百斤,小区和广场人流少点,一天就3-400斤吧。“
”这些书看着不杂新呐,是新书吗?“
”那必须的,从出版社拖来的“
”都是正品吗“
”嗯,肯定的“
”你在这到几点“
”早上8点到晚上9点“
”你们店在哪里“
”没有门店的,我们是做回收处理的,从出版社、图书店、印刷厂低价回收的“
”质量问题怎么办?“
”这个你现场随便翻,翻坏了算我的,看准了再买就是“
有一句没一句的聊,也大概清楚了他的话术脚本。
打算回来就研究下他的变现模式。
02
相信有很多人都对老板是否会亏本很好奇。
仔细的去看了看,发现几个小细节:
-
这些书大都是A4开的
书越大,重量越重,自然越值钱。
-
15元/斤不算便宜
这些书随便一本的重量也差不多有个1斤,算下来最多5-7折,像平时当当网上做活动,2-3折的情况也有很多。
-
书可能是盗版
看了纸张的质量和印刷工艺,很粗糙,盗版的可能性更大,很有可能这是盗版印刷或者是二手回收后翻新的产品。
我挑了本中篇小说,精品书要贵一些,每斤20元,书籍的标价是58元,称重后大概1.5斤,花了接近30元。
而在网上搜索该书籍,价格大都在38元的样子,还含邮费成本。
如果摊主进的是一些盗版书籍,那么成本更加能够进一步压缩。
或许,这就是他们变现的玄机之一。
03
第二个问题,货源哪里来。
通过一番调研,发现有几种:
A.新华书店等图书店
他们有处理印刷品的部门和单位,一些积压库存会低价卖掉。
B.印刷厂、出版社
国有书店将滞销图书退给出版社,这些书就成了出版社手中的一块“烫手山芋”。如果不处理掉,就只能化为纸浆,这对出版社而言可是一笔不小的损失,所以低价处理是他们唯一的选择。
C.旧书市场
他们的书也多半是从回收站淘来的,只是面对的是批发商。
D.废品回收站
这个需要去花精力淘,书买回来可能还要二次翻新。
E.电商批发
以1688为例,搜关键词:图书批发、论斤卖书。
很轻松的可以找到不少渠道,价格从1-5元不等。
其实,网络发展到今天,这种项目的信息差越来越少。
只是一些特定场景下,人因为对过往商品的认知,比如”书店的书都很贵,现在这里特价,买到就是赚到“这样一种心理,而冲动消费。
特别是在学校、车站、机场等地方,尤其明显。
书店经营者靠玩的这种“消费心理学”的游戏,赚得盆满钵满。
04
事实上,这种案例在很多地方都很常见。
比如搞社群的,为了提高吸引力,会提供很多会员权益。
比如搞课程的,为了提高付费率,会送几千G的虚拟素材。
比如卖产品的,为了提高成交率,会送几千上万的溢价产品。
很多时候,送的产品不是用户所需,或者是值这个价钱。
利用用户对某些商品价值的认知,做了一个捆绑销售玩法或者是转换价值概念,让用户觉得划算,觉得占了便宜,也就买单了。
三只松鼠比其他坚果品牌好卖,是他们送了个开壳器。
母婴店成交客户买奶粉,会送滑板车、油、烤箱、玩具等。
服饰鞋店为了转化客户,送包包、送袜子、送首饰礼盒等等。
相比产品的销售利润,这些送的产品真的值不了几个钱,但往往用户就吃这一套,送和不送,成交率差几倍,就这么简单粗暴。
我们做生意不仅是营销者,同时我们也是消费者。
我们看商品时为什么会买单?
怎么让别人为我们的生意买单?
答案,其实一目了然。
推荐:只需¥198 充值开通(VIP会员)就可以免费下载学习全部资源,非常超值!